“教育强国建设与家庭教育理论创新”栏目
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副理事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边玉芳
家庭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家庭情境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子女产生教育影响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家庭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什么是科学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等诸多重要问题。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是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指引,更为国家建立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科学指导。
近些年,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高水平家庭教育研究见诸世界顶级学术期刊,本人基于多年在家庭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将当前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趋势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趋势一: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更具生态化
家庭系统理论指出,在家庭系统内包含亲子子系统、夫妻子系统、同胞子系统。以往研究多关注亲子子系统内部影响,但当前研究多是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认为家庭内部的影响是复杂的,要将视角转向关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研究更契合现实的生活情境、更具生态化。一项2018年的研究发现夫妻间的冲突、关系破裂等问题会使他们更多采取不当的养育方式,从而导致孩子早期出现情绪、认知、行为等不良问题,进而影响孩子产生适应状况。
趋势二:追根溯源,关注家庭教育的成因,揭示内在形成机制
以往研究多关注家庭教育的影响,但当前研究更多关注家庭教育的成因,如本团队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是从父母自身因素、夫妻系统因素、儿童发展状况等多个层级因素探讨父母养育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父母养育倦怠成因的差异。通过对父亲和母亲养育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发现父亲养育倦怠影响因素的特征重要性中排在第一的是母亲养育倦怠,其次是父亲反思功能、父亲评价的婚姻质量,而对母亲养育倦怠而言,排在第一的是父亲的养育倦怠,其次是母亲评价的婚姻质量、儿童违纪行为。可以看出父亲和母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儿童违纪行为会更多影响母亲养育倦怠,也就是说母亲更加关注、担忧儿童的发展。
在追根溯源的同时,一些研究也会去关注其内在形成机制,如本团队对父母心理控制的形成机制开展了三年追踪研究,发现亲子冲突增加、青少年出现抑郁问题都会导致父母在下一年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心理控制。
趋势三:关注家庭教育的文化差异,探究中国特色家庭教育
当前我国的研究更多关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问题,针对中国国情,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如在我国文化中有一个词为“管”,作为一种比较严厉的教养方式,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可能是一种不良的教养行为,但在我国,“管”有时会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研究也发现,相比美国父母,中国父母会更认同“孩子是我的成绩单”。
趋势四:重视纵向追踪研究,提高解释与预测发展的能力
国际上家庭教育心理学领域已开展大量的数十年的追踪研究,如一项研究从孩子的幼儿阶段(0~64个月)开始追踪,发现在幼儿阶段,父母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出现冲突行为,那么追踪到孩子23岁、26岁时,就观察到他们更容易有犯罪行为,也更容易遭遇欺凌。这项研究也表明了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长远影响。
趋势五:研究范式从“以变量为中心”向“以个体为中心”转变,揭示个体的差异性
当前研究更多关注个体间的差异性,如一项对我国父母控制行为(行为控制、心理控制)的研究中,将父母群体依据控制行为的水平分为低行为控制-中心理控制、中行为控制-中心理控制、高行为控制-高心理控制三种亚型,同时发现高行为控制-高心理控制亚型最不利于青少年适应性发展,低行为控制-中心理控制亚型最有利于青少年适应性发展。
趋势六:结合新方法和新技术,揭示家庭教育中的基因-脑-行为机制
当前研究对新方法与新技术的运用也更为多样,如有研究通过fMRI技术发现儿童与成人的对话经验越丰富,在言语理解过程中布洛卡区(言语产生的重要区域)越活跃;遭受过暴力、虐待等与威胁相关的创伤的儿童,他们的端粒(其长短影响人类寿命)会更短。
通过分析国内外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本人也对我国家庭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建设提出几点启示:一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紧跟国际前沿,更多研究者共同努力产生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是及时跟进科学研究前沿,更新知识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三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开展多种形式科学普及,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受益;四是加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教材体系建设,开设更多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学术立会 服务兴会 规范办会 创新强会
微信号 : zggdjyxhwx
网址:https://www.cahe.edu.cn/
下一篇 怕它不来,又怕它忽然来